耍Q
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一切大不过一顿

这一阵,发生了很多影响深远的事件。

几天前,在北京慧谷阳光小区,有一位患有哮喘的两岁小朋友因为核酸阳性就要进方舱。她父母为了不给大家添麻烦,穿着防护服,背着小书包,抱着娃刚出楼门,得知消息的邻居们赶来问他们:

能照顾好孩子吗?

最终,邻居们在五百人的业主群发起接龙,大家从小区里四处涌出,蹲在台阶上一起签署了保证书,把他们留在了家里。

还有一件事,有朋友写了一篇关于柳州的文章,让这座没怎么做大规模核酸的城市,上了热搜。有评论说,螺蛳粉这下得涨价了吧。

柳州的市民们,可以一直维持正常的生活。它们是五块钱三斤的红薯,一块钱一个的大虾饺,九块钱一碗的干捞粉。有网友羡慕极了:

这里菜市场里的菜,保质期都比我的核酸有效期长 。

三年了,很多人的家庭资产、收入、负债都受到了影响,大家变得不太乐观,心中关于人间天堂的标准变了。鄂尔多斯康巴什因为天气寒冷,连着停了两天核酸,得到一片赞叹。

生活其实不复杂,照顾好娃,能去想去的地方,能买买菜,就行。

1

十二年前,有一位领导会上网直面网友,分享人生经验和喜爱的书籍。他的书单里有一本《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那本书的作者认定城市生活需要丰富多样的个体商贩,她说城市和人一样,都是生命系统。并抛出一个观点:

设计一个梦想城市很容易,但重建一个活着的城市需要想象力。

所谓“活着的城市”,归根结底,是一群人的共同性格。而中国的城市,有一个很重要的精神图腾:

菜。

对蔬菜的渴望与喜爱,是流淌在中国人血液里的。维和部队在非洲的营地里会种菜,南极科考队的医生也种菜,神州七号上天后,宇航员第一件事也是种菜。

前几年,有一批在美国耶鲁大学陪读的中国父母火了。他们发现校园里有一大片荒地,觉得怪可惜的,就想着种种菜。

他们甚至想办法让耶鲁大学校方允许他们堆肥。

在城市里,就更是如此。菜场对中国人来说,似乎不仅仅是购买生活必需品的地方,买菜还是一个被生活治愈的过程。不少人觉得,网上买的东西没有菜市场里的好吃。

在美国,经历了“零售革命”的沃尔玛等连锁超市巨头,几乎控制了八成食物销售渠道。而在中国,当电商巨头们布局社区商业时,大家的反应是,请不要和小商贩们抢生意。

而这几年流行起来的社区团购,我们隔着窗户见得太多了。它唯独多了几分仓促紧迫,缺了几分仪式感和那一点人味。

城里的居民们逐渐构建起文明的堡垒,但文明火种的延续,离不开一个小小的菜市场。这里藏着一座城市的真正气质和良心,尤其在经历过疫情以后。

前几年,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先后把“15分钟生活圈”写进了城市规划,而它最初的蓝本同样源自那本书。

“15分钟生活圈”的要素很多,归根结底,一样要面临社区商业的重构,和藏在其中的小小菜市场。

针对这“最后500米”的建设,人类学家项飙提出过关于“最初500米”的思考。他提倡人们从邻里,周围的人和事开始,去探究生活的原点,找回:

消失的附近。

在北京,艺术家、经济学家和普通人,在菜市场找回了属于自己的文艺复兴。邱志杰在菜市场发起一场文学创作,很多人扛着相机快把门槛踏破了。薛兆丰把新书直接塞到蔬菜摊、水果店、馒头铺里,美其名曰寻找经济学的原点。

而在上海,乌中市集和Prada一起搞联名,给门头和蔬菜穿上了奢侈品。年轻人趋之若鹜,在门口排起长龙。

菜市场成了社区商业里的流量密码,它的商业价值正清晰起来。香港才子蔡澜试图在书中还原菜市场存在的意义,他说最享受的时刻在于“逛”:

有如追求情人一般。

在被称为“美食荒漠”的杭州,一些充满想象力的事情正在悄然发生。

这个月,杭州大运河畔沿岸不远处,一个社区商业中心里迎来一批中国美院的艺术家,他们精心布置了一个艺术展。主题充满诗意:

时间开始了。

一些巧思被藏在街角商铺里。一半献给艺术,另一半留给生活。

主导这一切的,是央企中海。

2

今年6月,对比了世界各地的大城市商业场景后,杭州中海决定把寻找“消失的附近”,作为自己最重要的使命。

在“十五分钟生活圈”里,他们决定打破传统商业的定义和布局,造出一个独特的“生活圈”。它的名字叫:

云集Coupe

Coupe是一个法语单词,原意是杯子,译成中文有荟萃之意。中海想做一个能让人眼前一亮,但感觉很刺激的项目。

为此,他们邀请了曾为杭州留下过一座博物馆的建筑博士朱培栋,和喜茶御用设计公司東木筑造来操刀。

约11200方的“生活圈”里,临街的145个商铺占了一半面积,围绕社区分为六段,每段自成主题。另一半里面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四大主力店:农贸市场、室内健身点、文化活动站和养老中心。

其中,面积最大的那一块,留给了未来的主角:

好柿Kaki Fun

好柿Kaki Fun可能是最不像菜市场的菜市场。它像是超级马里奥兄弟里的城堡,西班牙小镇卡尔佩红墙。刚刚好,还拥有故宫的那一抹红。

整个建筑立面都被像素化了,三种不同色度的红,会随着光影流动。远远望去,一颗大柿子在风中微微颤动。

包叔第一次想用“好吃”,来形容一个建筑。


建筑一共分为三层。一楼是咖啡馆,室外是会客厅。二楼则售卖生鲜、柴米油盐、肉蛋白。再往上的大露台,是一个公共艺术空间。

未来,菜场里可以开发布会、办展、走秀,或在某个温和的冬夜小酌怡情。

没有哪个年轻人能拒绝这里。它的每一个角落都是精致的,但又是完全浸润在烟火气里。放眼望去,一切都很现代,但又完全浸润在烟火气里。

这里的客单价不高,因为最主要做的是邻居的生意。几乎所有的美食评论家都会告诉你,那些做街坊生意的小店,一般不会踩雷的。

唯一不一样的,是这个菜市场的设计。一个个潘洛斯阶梯内外延伸,每一层都和外部环境隐隐契合。置身其中,仿若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迷宫。每个人晃悠大半天都不会起腻,像逛美术馆似的。

把菜市场做成美术馆,可能才是终极的浪漫吧。

运河沿岸贸易繁荣,自古以来就是杭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千年后,一家央企沿着河畔躬身入局,从一个社区商业开始较真儿,试图重塑城市和人的关系。

于杭州,这是运河新城里的又一个景观坐标,留在运河边上独一份的礼物;于中海,这是一个全新物种,类似的事从未做过。它是献给河映云集和周边十几个小区,上万组家庭的终极浪漫。周边几万青年人的生活自此有了着落。

杭州是浪漫的,中海也是浪漫的,他们还是这座城市坚定的乐观主义者,仍相信生活的点滴小确幸。历经一百多天的思索磨合,一份浪漫的答卷快要呈现了。

疫情三年了,当代人的浪漫被损耗了太多。

周遭的一切都千疮百孔,但在生活中,一定藏着一些微小的,能够让人安心踏实的力量。民国作家汪曾祺说过:

去逛菜市场就能活下来,一切大不过一顿。


这一阵,“时间开始了”开放了,策展按24节气分布,定期更新,期限一年。“包邮区”读者免费,感兴趣的可以去逛逛~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免费观展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耍Q-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 一切大不过一顿
分享到: 更多 (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