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Q
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小时候缺爱,长大之后是真的会不顾一切去爱别人的。

这句话可能是看完《被嫌弃的松子》后最深的体会。

没错,我也是这样。

不顾一切去爱他。

可以爱上所有人却没有办法做到去爱自己,把自己看得很低,别人稍微给一点点好就会受宠若惊感激涕零那种。

只能通过不断地把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付出给别人来幻想着对方可以像自己付出的那样对待自己,虽然往往并没有什么卵用。

宁愿被伤害也不愿意去伤害别人,因为负罪感比受的伤害要更痛苦。

明明知道自己是不对的,明明知道自己要好好爱自己,可就是做不到。

可以很轻易地爱上一个人,也可以很彻底地放下一个人,不管之前恋爱过几次再次面对新的爱人的时候也会像面对初恋那样。

如果像松子那样运气不好的话,真的太痛苦了。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松子的一生是悲惨的,这对大多数人而言,那样的遭遇都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可松子却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过对爱的追逐,对生命的追逐,即使遭遇那样沉重的苦痛,她也未曾放弃过。

她似乎有一种强大的可以支撑内心的信仰,让她像一只飞蛾一般,明知前面是花火,仍义无反顾往前冲。她把所有悲伤和痛苦埋在心里,然后还世界一个灿烂的、傻傻地笑。

松子本来有不错的资质:美丽的长相,性感的身材,热情的性格,乐观的精神,唱歌的天赋……却过着让人悲叹的人生。

这让我想起了心理学里的“社会漂移学说”:

有一些原本智商不错,资质不错的人,

由于心理问题,从不错的社会阶级不断往下飘移,最终生活在社会的底层。

松子的内心从早年起便从未被满足过,“未被满足的,则永远挣扎”。

松子的人生,很好地诠释了精神分析中 “强迫性重复” 的概念。

我们都有一种倾向:将早期的关系转移到现实关系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修正早期不好的体验,获得新的体验。

童年时爸爸的冷漠、忽略、偏心,甚至是精神上的虐待,让松子持续深刻的体验着:“我是不好的,我是不被爱的”感受。

七岁的松子在偶然知道扮鬼脸可以让父亲对自己笑,就一直养成了这个习惯,直到她长大,大到二十多岁,只要一有人吼她一感到压力,就会控制不住的扮鬼脸。

松子从小都是为了取悦别人才能获得精神上的慰藉。

心理学上把这个叫做依赖性人格障碍,她把所有的快乐和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企图通过自己的一味付出取得一份稍微好一点的爱。只要有光她就义无反顾的去了,她什么都不在乎。

所以她和第一个作家男人在一起时,不在乎作家打她,让她去做脱衣舞女郎,她觉得即使这样也比一个人好。

所以她在作家死后做了冈野的情妇,即使知道他只是在贪念她的身体,松子还会跪在地上求他不要走。

所以她和街头混混在一起都不会过问自己的巨额钱财去了哪里,只要有人陪就好。

所以她和学生阿龙在一起后哭着说,“即使和他在一起会下地狱她也愿意。”

她这一生啊,差点掐死妹妹,离家出走,杀过人,当过土耳其脱衣舞女郎,孜孜不倦的去爱人,却得不到善终。她不是没有试过自杀,但是她心里想活下来,她说活下来是为了爱 。

你问她懂爱吗,我想大概不懂,像飞蛾扑火一样,看见光看见温暖她就奋不顾身。

这种边缘性人格,这种渴爱症,在心理学上具体解释过:童年时的痛苦体验,使人的个性心理发展产生了社会化阻滞,从而对人生对某些事物具有一种超出常人的敏感的独特体验。

这种创伤会影响人的一生的心理和性格。

无所倚恃的人生是非常难以为继的,童年受的伤会一辈子难以痊愈。



松子的一生,

是被人嫌弃的一生,

也是让人敬佩的一生。

一生受伤,一生想爱。

久平渚说:现在还来得及,回头是岸,重新来过吧。

可是,是不是真的来得及呢。

是纵身跳下悬崖,还是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我们,是否有我们自己的答案。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耍Q-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 小时候缺爱,长大之后是真的会不顾一切去爱别人的。
分享到: 更多 (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