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Q
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蔡京:奉旨割韭菜

《金瓶梅》第四十八回,蔡京上书宋徽宗提议七项改革。

皇帝看了很高兴,大加赞扬地回复:“ 卿言深切时艰,朕心嘉悦,足见忠猷,都依拟行。 ”

不管“时艰”这个词你眼熟不眼熟,反正它直接说明了蔡京同志的提议很有水准,直接挠到了皇帝的痒处,要不然咋能这么快全部恩准呢?

这七项改革提议的用意是什么呢?

用蔡京的话来说:于己,“ 为陈愚见,竭愚衷 ”,这是责任;于国,“ 收人才,臻实效,足财用,便民情 ”,这是刚需;于君,“ 以隆圣治事 ”,这盛事如你所愿。

可这么CCTV的改革提议居然有个叫曾孝序的巡按强烈反对,他认为“ 蔡太师所陈七事,内多舛讹,皆损下益上之事 ”。

通俗一点说就是,蔡太师的七项改革都是偷换概念割韭菜的造孽。

蔡京:奉旨割韭菜

因此他给皇帝上了道表章,“ 极言:“天下之财贵于通流,取民膏以聚京师,恐非太平之治。民间结粜俵籴之法不可行,当十大钱不可用,盐钞法不可屡更。臣闻民力殚矣,谁与守邦?”

这曾巡按给皇帝的回话还算客气,巧取豪夺搜刮民财就是祸国殃民,什么叫“ 恐 ”非太平之治?

最后果然被他“ 民力殚矣,谁与守邦?”一语成谶!大金国犯境,谁他妈与你共克时艰?

《左传》里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这话真不假!宋徽宗等人也遭受了所谓的靖康之耻。他们是活该,可陪葬的却有你,何其冤哉!所谓“祸国,殃民”,古之人不余欺也!

至于曾巡按所说的“ 结粜俵籴之法 ”、“ 当十大钱 ”、“ 盐钞法 ”便是蔡京奉旨割韭菜的部分条款内容了,到底是哪七驾疯狂收割机呢?

总有一款姿势收割你

第一件事,“罢科举,取士悉由学校升贡”。

科举取士长期以来都是最为先进的人才选拔制度,虽然它也会有缺陷,但你有比它更好的吗?

蔡京觉得有,他引经据典说要效仿古代,“ 取士悉由学校升贡 ”,“ 仍立八行取士之科 ”,也就是由学校推荐,而“ 八行 ”就是推荐的标准。

“ 八行者,谓孝、友、睦、姻、任、恤、忠、和也。士有此者,即免试,率相补太学上舍。 ”

说白了就是看人品,符合这八点要求的就可以免试。可人品这东西太弹性了,那还不是你爽你说了算?

再加上制度上允许卖官,西门庆这种“ 市井棍徒 ”都平步青了云。这回算是齐活了,高端人口彻底不用玩高考。

或许你会问,蔡京这样做不过是为了给自己结党营私大开方便之门,跟割韭菜有啥关联呢?

你傻呀!这样一来,寒门子弟永无出头之日,韭菜永远是韭菜!割完一畦又一畦,绿油油的子子孙孙割不尽也!

更要命的是,反对割韭菜的好官,比如曾巡按这样的,会因为人品不过关而被排斥在外。果然,在第四十九回,“ 蔡京大怒 ”奏上徽宗“ 说他大肆倡言,阻挠国事 ”,贬得远远的。

又准又很,这才是匹配头条位置的“韭”远之计啊!

第二件事,“罢讲议财利司”。

所谓“ 讲议财利司 ”是一个制度机构,它的存在是为了监督政府(皇帝)的财务支出,目的是“ 人君节浮费,惜民财 ”,防止铺张浪费。

可蔡京却夸赞宋徽宗这个大撒币的败家皇帝说:“ 今陛下即位以来,不宝远物,不劳逸民,躬行节俭以自奉。 ”意思就是说,皇帝您都已经这么节俭爱民了,就用不着保留这一监督机构了吧。

其实割点韭菜不要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道理大家都懂,总有非常时期嘛。可没个监督如何才能保证不滥用纳税人的钱呢?那还不是你想往哪大撒币就往哪大撒币,酷爱大撒币的宋徽宗对这个提议当然爽啦。

第三件事,“更盐钞法”。

中国的古代向来十分缺盐,盐业自然成了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而蔡京所谓“更盐钞法”的核心便是让商人凭借“ 盐引 ”(许可证)在指定区域、指定时间贩卖,否则就是走私的大罪。

乍一看,这种方法十分好,政府监督即可,激活民间商人的动力。可麻烦的问题是,商人必须在指定的区域和时间内销售才合法。任何一道关口卡你一下,“ 如遇过限,并行拘收”,就得被没收。如果一定要卖,那就是贩卖私盐的重罪。这么个成本昂贵且风险极高的买卖还有谁敢做?

西门庆这种既官且商身份的人敢,而且他还是蔡京的干儿子,巧的是掌管两淮富庶产盐地的蔡蕴也是。就这个蔡蕴,西门庆还安排过他大保健。(详见《如何优雅地安排领导大保健》)

盐业这块肥肉,国家统一垄断,蔡京很难插手,但政府只管监督,具体贩卖的事交给商人就不一样了。

在蔡京的这项制度下,谁能预先支出盐谁就占尽了先机。西门庆只要提前十天,而蔡蕴一下给了他一个月。

私盐泛滥的好处是价格便宜,老百姓得眼前实惠,而这一表面看来旨在打击私盐激发市场活力的制度,其实就是一出偷梁换柱的变相垄断,诸多监管条款和入行门槛的限制只能让盐业成为极少数特权商人的暴利游戏。而广大韭菜们,对于盐 一不可或缺的生活物资,就只能伸着脖子高呼:“全国人民喜迎盐价上涨!”并纷纷表示:“盐价上涨对生活影响不大。”

第四件事,“制钱法”。

如果说前面几条还属于要点逼脸的半遮半掩,这一条干脆就是明抢了。

蔡京认为,之前流通的小面额铜钱不好使,他提议“ 陛下新铸大钱崇宁、大观通宝,一以当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狂发大面额货币,大家都做亿万富翁。

这么搞的理由有两条:第一,经济的繁荣需要大量的货币流通来支持,铸铜金属不够,大面额来凑;第二,旧钱掺铁太多,“ 边人贩于虏,因而铸兵器,为害不小 ”,境外敌对势力会提炼出来铸造兵器。

可这么一搞,只能导致旧钱持有者的财富缩水到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这不就是明抢吗!

他还说,如果这么做,“ 庶小民通行,物价不致于踊贵矣。 ”蔡京的这个逻辑实在不知是怎么来的,可能是因为没学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中关于通货膨胀的解释吧。而且不管你信不信,反正宋徽宗好像信了!

第五件事,“行结粜俵籴之法”。

这个提议跟第三条“ 更盐钞法 ”呼应上了。

用蔡京自己话来讲“ 窃惟官籴之法,乃赈恤之义也。 ”类似于由政府全盘操作的社会福利事业。

粜,卖出粮食,饥荒之年政府平价或低价卖粮食给百姓;籴,买入粮食,丰收之年政府平价或高价收购百姓粮食。粜籴之法目的在保证粮价稳定与公平。

而蔡京的“ 结粜俵籴 ”之法的核心在于,按保、党、里、乡为单位由官方统一收购统一出售,这个叫“ 结粜 ”;把乡民编制为上上、中中、下下三类户型,分类缴纳税粮,即“ 上户者纳粮,中户者减半,下户者退派粮数关支,谓之俵粜。 ”

蔡京的如意算盘是什么呢?即激活民间力量让“ 上户者纳粮 ”,政府不用出现钱买。但民间那些地主阔佬们也不傻啊,你不出钱就得让权,因此这里面是有交易的。

西门庆的仆人来保说出了猫腻所在,即民间的大户财主们可以拿粮食换“盐引”,即拥有贩卖食盐获取暴利的特权,西门庆和他的亲家就因为纳粮获得了三万盐引。用来保的话说就是“ 如今蔡状元(蔡蕴)又点了两淮巡盐,不日离京,倒有好些利息。 ”

先不说在纳粮数量上有高起点的门槛,就是前面所说的“更盐钞法”的游戏规则,就算把盐给了你,玩得起的能有几个?其实还是一个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封闭循环罢了,只能导致像西门庆这样的富者(自己人)更富。

更何况用售盐特权换来的粮食还可以按官价去卖,至于卖高还是卖低、会不会沦为地方官僚投机倒把捞钱的渠道,蔡京说,“ 惟责守令核切举行,其关系盖匪细矣。 ”意思就是看执行的严格情况吧。

第六件事,“诏天下州郡纳免夫钱”。

在《诗经》里有不少反映厌倦战争徭役的名作,反反复复出现的“王事靡盬”算是对徭役频繁事儿逼的君王一种古老的吐槽吧。

蔡京对此“善心”大发,要改革。他提议把原来的徭役制改为“ 每岁上纳免夫钱,每名折钱三十贯,解赴京师,以资边饷之用 ”,即有钱的交钱就可以免除徭役。

是不是看起来很人性很美好?韭菜们交足三十贯钱就行了,再也不用亲自担负徭役的苦了。

想得美!对比一下你就知道了。这么好的制度为什么不早点用呢?

蔡京说的,“ 窃惟我国初寇乱未定,悉令天下军徭丁壮集于京师,以供运馈,以壮国势。 ”因为过去国家贫弱,所以才强制徭役。但现在不一样了,“ 今承平日久,民各安业 ”,老百姓有钱了嘛。

看着很有道理对不对?但这种制度只会导致一种结果,特别是作用在兵役上祸害无穷。你想想,能交得起三十贯免除徭役的都是什么人?必然有那些年轻力壮的,好男不当兵的现象只会加剧,进而导致优质兵源的枯竭。而大宋朝所谓的“承平日久”最多只是对内而已,跟周边的强悍民族政权的相处可没消停过,尤其是北边的大金国枕戈待旦要灭了你,这么搞是要让那些交不起钱的老弱病残去保家卫国吗?

两军对阵是一件残酷的事,它的残酷就在于双方为了赢都得拼上自己最鲜活的汉子。

蔡京这么个搞法,确实又增加了一条割韭菜的敛财渠道,而且交得起的人还挺乐意,可国防怎么办?

不要一听到徭役就烦,有些徭役就是得保质保量的强制行为,引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也出钱的市场机制不是扯淡吗?

第七件事,“置提举御前人船所”。

与第二条提议废除监督皇帝花钱的机构遥相呼应,这一条是要成立一个专门给皇帝花钱的机构。

即“ 凡有用悉出内帑,差官取之 ”,也就是公开成立机构来采购、运输宋徽宗喜爱的花石。

凭什么可以这么不要脸呢?蔡京说的,原因有二:

第一,“ 窃惟陛下自即位以来,无声色犬马之奉。所尚花石,皆山林间物,乃人之所弃者。 ”

哎呀,圣上啊,您自即位以来是那么的清廉爱民,连您喜欢的花草山石都是山沟沟野地里没人要的不值钱货。

第二,“ 但有司奉行之过因而致扰,有伤圣治。陛下节其浮滥,仍请作御前提举人船所。 ”

但是呢,有关部门(应该指地方政府)处理不当,这就扰民“ 有伤圣治”啊。陛下您节俭治国,还是成立专门机构来办此事吧。

这些产自大自然的东西或许确实不值钱,可你成立专门机构运到京城得多大开销啊?

蔡京对此只字不提,却对宋徽宗狂拍马屁,一个不务正业的败家子成了个治国有方的节操帝。不管你信不信,宋徽宗好像又信了。

《水浒传》里的杨志不去边境报国,却去押运花石纲,干的就是这档子事。

《金瓶梅》里也直接写到了,这种事上头派专人下来办更麻烦,不仅扰民还扰官。你上头来人,下面就得接待伺候,而且这种直接讨好皇帝的无聊差事派下来的都是太尉、钦差之类的大人物。经过山东时,再加上天旱水浅船行不动,还得征民夫拉船,弄得大小官吏苦不堪言。

在第六十五回,清河县大小官吏听闻办这差事的六黄太尉要来,吓得几乎跪求西门庆帮忙:“ 正是州县不胜忧苦。这件事,钦差若来,凡一应只迎、廪饩、公宴、器用、人夫,无不出于州县,州县必取之于民,公私困极,莫此为甚。我辈还望四泉(西门庆号)于上司处美言提拔,足见厚爱。”更有地方高官直接向西门庆抱怨:“官吏倒悬,民不聊生。”

改革改革,能改到天怒人怨所有人都不满意的,也就宋徽宗和蔡京这对活宝能做到了。

经济学界有人评价蔡京就是宋朝的凯恩斯,而他那套立足刺激消费改善民生的“丰、亨、豫、大”的经济学思想在前面所述的七条改革建议中也有些许体现,可他终究没能实现凯恩斯的成绩。史实告诉我们,在他“丰、亨、豫、大”指导下,北宋亡了。

玩“凯恩斯主义”并没有错,关键看什么时候玩和谁主导着玩。所谓的“丰亨豫大”完全是在缺乏契约、产权、法律约束的前提下进行的,一个集权垄断、贪婪无度的政府背景,就是它的最大错误所在。这也是蔡京的七条提议里某些看着还不错的内容在推行出去后为什么全都变成了韭菜味儿的原因,更不用说某些条款压根就没憋好屁了。

转自:一代文嚎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耍Q-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 蔡京:奉旨割韭菜
分享到: 更多 (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