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美学,抑或文化
五四以后,学习西方理论的中国进步学者,率先对风水发起质疑。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把包括风水和中医在内的固有概念一概批为迷信。
大清倒台后,以进步、科学自居的各届政府,也同样按迷信给风水观念盖棺论定。从北洋政府、民国政府,乃至解放后破四旧,官方都有出台禁止风水的法规或者相关文件。
反倒是最后的租界香港,在一百多年里吃够了风水苦头的殖民政府已经被磨平了棱角,对乡民的迷信格外宽容。
港英政府出于政局稳定需求,对当地人生活方式一概采取包容的态度。香港把《大清律》实行到1971年,其他英属地区禁止吃狗肉的禁令也未贯彻到香港,风水文化习俗也得以完好保留。
在风水观念和市政工程冲突的时刻,主事官员干脆自己学透了风水,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用人民的信仰搞定人民。
这时候,西方社会的文化运动,反而使风水的形象发生了180度扭转。
1960 年代,民权运动和反越战运动中崛起的嬉皮士一代,将追求自由的斗争转向精神领域。科学和理性正是他们要叛逆的东西。佛教、瑜伽等东方神秘元素,才是值得追捧的时尚。
同一时期,战后经济腾飞造成全球环境恶化事件不断,「恢复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自然和睦相处」成为热门话题,今天的激进环保主义多由此而来。
正处于叛逆高峰的西方高校,随之开始在传统东方智慧遍寻解决方案,东方风水理论所倡导的「天人合一」思想正好击中了他们的需要。
1960年,美国著名规划师凯文林奇在《都市意向》中虽然还将风水视为非理性,但已经认为它体现了前人对「宇宙间能量规则」的醒悟,是一门前途无量的学问。
随后,越来越多的各界人士开始将风水摆入「类科学」的门类。还有一些汉学家,认为风水是一种审美或哲学思想,虽然算不上科学,但也并非迷信。
在今天的西方,风水通常被纳入「人居环境学」。英文世界中的「fengshui」一词,包涵了西方人对风水全部的正面理解,意为用智慧来协调人与周遭环境的关系,使之有益于健康,最好还能带来好运和财富。
● 20 年前,还是房地产大亨的特朗普就曾邀请一位 27 岁的女风水师 Pun-Yin (「天山居士」)为川普大厦(Trump International Hotel & Tower)堪舆
不过,西方人推崇的「风水」,往往是对中国风水的误读。
在多数西方人理解里,风水是风和水。其含义是「通过种植树木和竹林以防风」,「强调流水邻近房屋的价值」等,「由此可见,的确富含科学人居理念」云云。
然而,山形走势才是中国风水学的精髓。
相比看得见的有形水脉,中国风水更讲究对「地气」的探寻,看不见的「气」才是「形」的内在构成,所以山峦形势的玄学解读才是风水的真正重心。
其次,风水分为阴宅和阳宅。相比「相宅」,风水关于「相墓」的理论要多得多。在可以土葬的时期,择阴宅才是风水的主要实践方式,只是到土葬不被许可,才只能施用于活人,成了「人居环境学」。
其实,古代风水信仰的核心思想是「利后」而非「利今」。
一命二运三风水的俗语,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传统社会中难以改变命运的人们,愿意相信命数已定。不过命数以外,通过调风水迁祖坟,也许可以获得成功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