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大衣哥”又成热点了。各路网络新闻,包括凤凰新闻,都相继报道了大衣哥的遭遇——天天被家乡的父老乡亲围着欺负,借钱的借钱、合影的合影,拍抖音、蹭热度,稍有怠慢,大门就被人踹开了。视频上了网,引起公愤,公安机关介入,拘留了那两个牛二。大衣哥表现得很大度,表示不想追究两位村民的责任。但越是这样,网民越是气愤,觉得大衣哥的性格太软弱了,一个善良、朴实、热心慈善、有求必应的农民明星,生活在这样一个四面刁民的环境里,简直太憋屈了。
作为一名农民歌手,大衣哥出名比较晚,四十多岁时,从山东电视台一档娱乐选秀栏目中脱颖而出,凭借一副天生的好嗓音和朴实憨厚的农民形象,一路飘红,成了全国闻名的明星。大衣哥不是网红,他跟湖南台选超女一样,是一枚山东台的超男。
将近十年的风光星途,大衣哥一直忽忽闪闪,不是很红,但始终有热度。人们时不时能从电视上、网上看到他。尽管见过了大场面,也有了大把的演出收入,但大衣哥并没有离开他家乡的一亩三分地,还是那套行头,还是那个生活,还是那么挥汗如雨,还是那么谦卑憨厚。这一切形象塑造,令喜欢他的观众满意,人们觉得他没忘本,既是明星,又是农民。跟他同时期成名的,都如被拔出土地的秧苗,枯了黄了、随风飘了;只有他,年年春种秋收,一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悠扬婉转,始终飘荡在家乡希望的田野上。
大衣哥是个聪明人,他有农民特有的“狡猾”。他知道什么水土能养他,什么气候适合他。甚至他都知道人们爱看什么、希望他做什么。所以他的公众形象,始终是讨喜、健康、正面的。很多人成名后,迷失了自己,但他没有,他保持低姿态,不张扬、不炫耀,让喜欢他的人们都有拉他一把、捧他一下的冲动。这种低调又不沉寂的局面可不好把握,但他始终把握得很好。
农村有农村特有的人情世故、家长里短。各地的农村都是相似的。相比城里人与人的关系,农村显然更原始。大衣哥出名了,加上他人没有架子,村民愿意靠拢他、巴结他、占他的便宜、借他的钱,这都可以想象得出来。我们还可以想象到,成名初期的大衣哥,手头突然宽绰了,没有经验应付名气带来的头晕目眩,被村民忽悠着坑了不少钱去,吃了不少亏。这都是避免不了的。农村就这样。同样,大衣哥小时候受穷,假如吃不上饭,村民也肯定都乐意分他一口,这是农村人特有的野蛮和善良,不能用城市人的法制法规思维去理解他们。
换一个角度看,大衣哥现在是远近闻名的名人,乡里、县里,乃至市里,各级政府部门肯定都很重视。也就是说,大衣哥是有人撑腰,并不会被村民欺负得抬不起头来。农民对待他们的明星,和明星对待他们的父老乡亲,自有一套双方都能接受的磨擦和平衡。大衣哥再温和,也是街坊四邻眼里的“能人” ,他们首先是仰视他,其次才是黏糊他。
这些年,随着网络平台的丰富,视频网站迅速崛起,抖音、快手这样的网站,成了娱乐主流。不难发现,大衣哥也早早有了自己的“队伍”,估计是和某网络公司签了合约,炒作他的名气,制作各种视频或新闻赚钱。村民也发现了这个商机,据说每天围在大衣哥家门口,急三火四等他出门的,都是拍抖音小视频的。
既然要炒作,什么样的的新闻最抓眼球?是大衣哥在田间唱歌吗?是大衣哥在挥锄劳作吗?是,但不全是。最抓眼球的,当然是“负面”的,大衣哥受欺负了、被人借钱不还了、村民欲壑难填了、村官嫉妒眼红了,这些“矛盾”被添油加醋地单拎出来,稍加鼓捣,就会在网上兴风作雨,引来大批的评论和关注。这正是网络公司的生意需要的。
也就是说,大衣哥不是好欺负的。君不见,大衣哥被人踹了门,自己还没恼,政府先恼了,直接抓人。按说踹个门,不至于拘留,这是特事特办。试问,政府对大衣哥的这种保护和扶持的力度,谁敢欺负大衣哥?除非大衣哥允许你欺负他。
我们评论大衣哥与他的村民,大可不必越俎代庖、替人愤怒。这种现象,可以看成是大衣哥与村民的生存“双簧”,一切皆可控,一切尽在掌握。若是没有这些疙疙瘩瘩、矛盾摩擦,大衣哥的名气早就凉了。他需要这些村民野性的拥趸,也需要制造话题,引来人们持久的关注。不是说大衣哥故意炒作,而应该说,大衣哥这方面挺会玩儿,是个聪明人。半真半假,不让人讨厌,各方都受益,何乐而不为?
我个人的意见,对于大衣哥目前这种乱哄哄、只围绕一个村民矛盾炒作的手法,不够高级,也浪费了大衣哥的聪明和名气,除了能带动几个抖音粉丝号,并不会给地方经济带来什么实质性好处。这方面,当地政府应该加以引导,让大衣哥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网络直播,带货当地的工业产品、农业特产;比如开发宣传当地旅游项目,把影响力全面转移到扶持农业、歌颂农村上面来,真正是家乡互帮互利、相得益彰。依我看,政府利用大衣哥,让他带动地方经济,总比网络公司蹿腾大衣哥乱炒一气、肥了那些网络二流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