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Q
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我当秘密警察的五天

上班第一天,我便接到一项重要任务:调查一宗发生在自由广场的炸弹恐袭案,要阻止新的袭击并且查出真凶。

随着我的调查铺开,嫌疑锁定到一个社会团体“思想”上。有意思的是,“思想”官网主页上是一句奥威尔的名言:“假如自由真有什么意义,那应该就是指把人们不想听的说给他们听。”而奥威尔系统的界面上,则是政治家Courtney说的:“自由的代价是永恒地警觉。”

两句话代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价值观,也是游戏设定中矛盾的二元。

“思想”由一个大学传媒专业的学者创立,成员有学生、艺术家、崇尚自由的黑客,也有受体制压迫者,他们搞网络博客、读书会,也组织集会,简直是“异议团体”的标配。“思想”组织取名源自一首德国民歌《思想自由多》,值得一说的是,这首民歌是真实存在的,据传最早在18世纪的传单中出现,其后谱写成歌,旋律轻快,颇有感染力,也曾被用于反抗纳粹。

Die Gedanken Sind Frei

00:0001:45

演唱:Pete Seeger

不过,除了批评政府的技术集权,这个提倡非暴力的团体似乎没有什么危险——我上司却把它定义为恐怖组织。当抗议现场出现暴力时,创办者还在博客上讨论起这个问题,并强调思想的自由并非为所欲为,更不能攻击他人,但他的非暴力反思在系统上却被识别为危险行动信息。

这样的解读模式比比皆是。例如最初监控的画家,曾在一场抗议活动中袭击警察,因此留下了案底,官方媒体以“这女人是恐怖分子吗?”为题撰文,一顶帽子盖下来,但窃听其电话得知,她的攻击是保护同伴的自卫行为;又或者黑客在邮件里写,“我对政府没有爱”,则被系统分析为反政府主义。

随着监控对象被捕甚至死亡,我的工作意义被动摇了,如其说我是在侦查,不如说是罗织罪名。

上司的工作套路是“大胆假设,有罪推论”,他早已设定好侦查方向——监控对象一定和爆炸案有关,关键是找动机、找罪证(通常是反对言论或和嫌疑人过从甚密)。我只能在这个框架里做填坑题,递交信息,不能有自己的分析和意见,宛如一部答题卡涂写机。如果信息偏离任务方面,还会遭到上司臭骂或反问你,这值得相信吗?

更令人不安的,是秘密审讯制度。

从各方信息看,这个国家都是个法治国家,但通过我收集情报而被捕的人,却不需通过一般的法律程序,不能会见律师,以要挟其亲人来套口供,甚至无需开庭已经几乎被断定有罪。可见,我的工作其实早已超出侦查,只要我收集的料足够,这份档案将经由电脑系统去判罪。

询问时,不仅不能见律师,还马上拿出嫌疑人家人来套口供

1 2 3 4 5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耍Q-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 我当秘密警察的五天
分享到: 更多 (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