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Q
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跳不出的轮回,理想化的幻灭?——《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以下为书中原文的摘录,仅供参考。

已经无力一一堆砌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了,做一些摘录和简要说明,应该足够体会之用了:

前言和引子,汉武帝:两千年帝国财政的教科书

  1. 但(1978年以来)所有的改革始终没有办法触及中国经济的三大底线, 这就是: 国有企业不放弃、 公有土地制度不触及, 以及政府控制发钞权为代表的金融体系。
  2. 在详细考察了历史之后, 我们却会发现: 其实, 这所谓三大基础并非从德国人那儿来的舶来品, 而是中国历史上一直依赖的财政手段。 实际上, 中国古代的各个王朝已经频繁地在使用国有企业、 公有土地制度、 垄断货币发行的手段, 这些手段之所以能够被现代政府驾轻就熟地运用, 不是从外国学来的理论, 而是传统带来的本能。
  3. 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 汉武帝决定依靠政府对于自然资源的垄断, 建立一系列的国有企业。 当时盐和铁是最主要的自然资源, 围绕着盐铁也形成了最先进的工业部门, 可谓汉代的IT行业。
  4. 汉代之后的大部分朝代都继承了武帝的衣钵, 在建立资源垄断上大做文章, 形成了对中国民间经济的第一道紧箍咒。……唐代则为中国现代经济提供了另一个蓝本: 土地公有制。这种制度下, 政府是全国最大地主, 农民只是终生的租客, 税收就是租金
  5. 中国集权时代的第一个周期始于秦汉, 结束于南朝。 这个周期的制度基础是: 官僚制度上以中央集权制为主, 却仍然残存着一定的诸侯制; 经济上实行土地私有制, 财政税收最初以土地税为主, 并逐渐开辟出国有企业、 金融垄断, 甚至卖官鬻爵等新财源供皇帝挥霍。……到了这个周期的后期, 随着政治的僵化, 大量的劳动人口都成了官僚和士族的附庸, 他们消失在了国家户籍之外, 不再缴税。……第一周期终于在建立八百年之后, 因制度丧失调整能力而崩塌。
  6. 中国集权时代的第二周期从北魏开始, 结束于南宋。 这个周期的制度特征是较为完善的中央集权制和科举制, 经济上采用土地公有制, 税收上实行较为复杂的租庸调制, 并辅以政府机关自我经营的财政收入体制。 ……唐代还实行一种复杂的税制——租庸调制, 政府必须同时统计土地、 人口和家庭。 这种税制已经超出了当时政府的统计能力, 反而对财政造成了巨大拖累。
  7. 中国集权时代的第三周期从辽金出现萌芽, 在元代继续发展, 到了明清两代, 则形成了稳定的模式。 这个周期的特征是: 土地制度重回私有制, 官僚制度上建立起了具有无限控制力的集权模式, 并依靠封锁人们的求知欲, 形成了巨大的稳定性。 这个周期在财政上是保守的, 以土地税为主, 并逐渐放弃了不稳定的纸币体系, 回归更加原始的货币制度, 但这套财政制度又足够简捷, 足以维持很长时间。如果世界上只有中国一个国家, 这个体系可怕的稳定性可能让我们永远停留在第三周期内, 虽然经济上绝对不会有突破性发展, …………(那个时代的特朗普来了!)……它曾经充满了希望, 却最终被迫回归到国有企业、 金融垄断与土地公有制的两千年往复中。
  8. (汉代初期)用八百分之一的土地就可以养活整个官僚系统。 ……由于养官所需很少, 汉文帝甚至可以一连十几年免除农业税。……在这幅和平安宁的图画下, 却隐藏着中央帝国财政方面的一个巨大死穴: 税收弹性不足。……尽管社会经济繁荣, 可一旦出现了持续的异常情况, 需要动用预算外的大额开支, 就会立即出现财政紧张的情况, 而财政的紧张最终会通过政权的力量破坏繁荣,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古代的盛世都无法持续的原因之一。战争就属于最典型的异常情况。
  9. 马邑之战并非偶然发生, 而是汉武帝个人喜好造成的自然结果。——为什么迎合领导的作为,永远都在理固宜然地发生?不管在什么场景下!在后续的历史中,我们会看到无数遍,而几乎全部是把相关人员或整个组织和民众的命运推向了深渊!比如最为典型的便是“聚敛之臣”在各个朝代“财政危亡”之际的小丑弄舞也罢,暂用饮鸩止渴法救于危亡也罢。
  10. 所谓皮币, 基本材料就是一块白鹿皮, 一方尺的白鹿皮饰上紫色的花纹, 可以充当四十万钱, 也就是四十斤黄金。由于兑换率不合理, 近乎明目张胆的抢劫, 市场拒绝接纳皮币。 要推行皮币, 必须依靠政权的强制性力量。 依照汉代的礼仪, 诸侯朝觐、祭祀祖先, 需要使用玉璧, 汉武帝就看上了这块市场, 他规定诸侯在贡献玉璧的场合, 都必须用皮币作垫子, 衬在玉璧下面。 一个玉璧有时只值几千钱, 而它的垫子却要四十万钱, 等于让诸侯花大价钱购买一块不值钱的皮子。
  11. 五年后, 汉武帝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政府不能靠灭绝人民来推行政策。
  12. 汉代的几个理财专家也受到大部分人的推崇, 甚至到现在, 人们还把这些人当作能臣的样板; 而另一些人则意识到, 这些理财专家所做的实际上是从民间抽血来供给政府, 他们敛走的每一笔钱, 最终都会通过另一种方式转嫁到人民的头上, 形成更高的税收, 并最终让人民无法承受。 于是人们又给这些人起了一个名字, 叫“聚敛之臣”。……虽然中国的政治传统一直排斥商人, 但汉代的几个聚敛之臣都是大商人出身。……汉武帝为了增加财政收入, 挤压商人阶层, 令民间的商业受损。 也正是在这时, 几位在商业中发过大财的商人摸准了风向, 弃商从政, 适时地进入官僚系统, 成为皇帝的左膀右臂, 利用他们熟练的商业技巧,帮助皇帝敛财。……在任何一个政治侵蚀民间经济的时代, 总会有一批原本成长于民间的商人把准了脉, 跳出来要求被政府收编, 希望用财产换取政府的保护, 并在保护伞下谋取更大的发展
  13. 当国家财政接近崩溃的边缘, 民间却还有巨富存在时, 这些巨富自然成为国家的目标。…… 商业税已经无法满足皇帝的胃口。要实现财富从私人向政府的转移, 必须有一个全盘性的安排
  14. 这些钱如果留在民间, 本可以作为发展经济之用; 而收归政府后, 却成为战争和高档馆所的浪费之源。
  15. 政府一旦逐利, 会变得比私人更加凶狠。 敛财的官员们很快学会如何坐庄哄抬价格, 不仅起不到平抑的作用, 反而成了粮食市场上最大的玩家, 把其他的商人都挤兑出局。
  16. 在以后两千多年的时间里, 只有东汉和唐前期的政府没有采取国家垄断的做法, 其余历代统治者大都没有摆脱汉武帝的统治模式。 国家垄断成为中央帝国的财政秘诀, 逐渐成为唐以后各个王朝的标配。
  17. 无数次权力的内廷化。 当皇帝觉得现有的机构不能领会他的意图, 对他形成羁绊时, 就会弄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新机构来掌管权力。 这种对原来官僚架构的破坏, 令政权变得越来越不稳定, 也造成了大量的冗余官员。 政权的不稳定, 以及官僚机构的烦冗, 甚至成为整个王朝的绝症。
  18. 统一的代价?本书只利用现代财政工具, 分析并描述了汉武帝建立新财政体系的经过, 并将国家垄断型财政体系对民间经济的破坏摆在了读者面前。然而, 许多人却把焦点放在另一个问题上: 国家垄断和政府干预到底是可以避免的恶, 还是必要的恶?许多人认为: 政府垄断确实拖累了民间经济, 但这是中国建立大一统社会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根本没有办法避免。……在大一统帝国下, 人民享有无数的好处: 迁徙的便利, 市场的庞大, 和平带来的飞速发展……为了获得这一切, 我们必须承担一部分集权之恶, 养活一个日益庞大的官僚体系。 为了养活这个体系, 又必须忍受政府垄断资源的存在。……这就是“必要的恶”理论。……但是, 这种理论无法解释人们巨大的困惑: 即便保留政府垄断资源和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能力, 保留所有的“必要的恶”, 可一个王朝仍然没有办法永驻。——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到底是什么?
1 2 3 4 5 6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耍Q-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 跳不出的轮回,理想化的幻灭?——《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分享到: 更多 (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