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Q
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慈禧“四不变”定调洋务运动:三纲五常不能变;祖宗之法不能变;大清朝的统治不能变;自己的最高权力不能变。

启蒙:

当舆论唤醒人心

1907年7月15日晨,浙江绍兴轩亭口,秋瑾就义。各地报纸迅即将报道重心移向秋瑾案,连篇累牍地报道、评论。报界一致同情秋瑾,斥责官方在没有秋瑾确供的情况下就杀害她,对官府的办案细节处处质疑。

从秋瑾案出发,抨击人治,呼唤法治,《申报》发出了难能可贵的声音。

众声喧哗的时代,《申报》的同行们皆不示弱,大胆发言。

《时报》表示,秋瑾之死“振起二万万人之精神也”。《大公报》、《神州日报》、《文汇报》、《中外日报》等接连发表评论,痛惜秋瑾“惨成七字狱,风雨断肠天”,痛斥专制政府“杀我无罪之同胞”,是“恶魔政治”。

1907年10月31日,《时报》报道:“前任绍兴府山阴县知县李钟岳因杀秋瑾一案,大愤自缢而死。”良知未泯的李钟岳因对此案处理持反对意见被撤职,他作为案件具体执行人,内疚之情无以复加。

“专制时代良吏”,这是当时舆论对李钟岳的一致评价。

而杀害秋瑾的主谋浙江巡抚张曾扬、绍兴知府贵福、标统李益智等人,受到舆论围攻,威信扫地,如丧家之犬。张曾扬拟调任江苏巡抚,遭到江苏士绅集体抵制。清廷让步,将他转调山西。《时报》报道,张曾扬离开杭州时,“沿途之人焚烧锭帛、倒粪道中者,均骂声不绝”。

秋瑾弟弟秋宗章叹道:“乃以文字之鞭挞,口舌之声讨,竟产生不可思议之效力,虏廷卒亦不得不酌予量移,以慰民望。此诚胜清一代,破天荒之创举。而民权之膨胀,亦有以肇其端矣。”

对于秋瑾遇害后的公愤,有人说,“足以见公是公非之所在矣!”有人说,“非为一人,为全体也;非为浙江,为天下也。”学者夏晓虹认为,“此种国民意识的觉醒与自觉的担当精神,虽源自其乡前辈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名论,却已注入现代国家观念。”

观念转型,远比制度转型艰巨漫长。“开民智”成为晚清知识阶层的口头禅。

彭翼仲于1904年在北京创办的白话报纸《京话日报》,开展了一场颇有声势的社会启蒙实验:反对陋习,提倡新风,热心公益事业;开放式办报,与读者互动,成为“公众言论机关”;通过阅报处、讲报所,让更多不识字的人了解新闻和新知;倡导戏曲改良,演出有益世道人心的新戏;声称“把大清国的傻百姓,人人唤醒,叫人人知道爱国”,发起国民捐运动;反对强权,表明“刀放在脖子上还是要说”,“亡朝廷不能算亡国家”。

据说,“对于这样一家在皇宫眼皮子底下为大清盛世抹黑的报纸,慈禧太后不仅不禁止,还传旨要送来报纸给她和光绪皇帝看。”

有御史奏称,京城社会曾异常闭塞,《京话日报》创办后,“风气逐渐开通”。

1907年9月15日,《纽约时报》社论《觉醒的中国》说到中国的新思潮:“这种民族思潮最典型的表述方式就是——中国乃我中国人之中国。”

1 2 3 4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耍Q-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 慈禧“四不变”定调洋务运动:三纲五常不能变;祖宗之法不能变;大清朝的统治不能变;自己的最高权力不能变。
分享到: 更多 (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